概況
創立於78學年本校改制為國立大學時,原名「水產學院」、歷經90學年更名「生命與資源科學院」、94學年更名「生命科學院」至今。為國內研究水域生物相關科技與學術最為完整的學府,具有規劃完整之資源與水域生物原料生產基礎科學與技術,以及海洋生物培育、利用、加工及生物科技之科學與技術。自105學年度起,包括食品科學系、水產養殖學系、生命科學暨生物科技學系、海洋生物科技學士學位學程、海洋生物研究所、食品安全與風險管理研究所、海洋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等3學系2獨立所2學位學程。共有教師75人,職員23人(含助教),學生1,727人。
本學院另設有生物技術教學與研究中心(院級)、陸生動物實驗中心(院級)、水生動物實驗中心(系級)、電子顯微鏡教學中心(系級)等附屬教學單位,提供學生實際操作及實習,以及食品工業研究與服務中(系級)、心、水產品產銷履歷驗證暨檢驗中心(系級)等產業服務單位。
本學院尚有承辦校級單位「漁業推廣委員會」業務,漁推會肩負推廣漁業與教育漁民的工作,是學校、產業界、漁會與漁業現場聯繫的重要單位,由本學院食品科學系、水產養殖學系、海洋科學與資源學院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、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、人文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等支援推廣委員及推廣教授,擔任工作的實際推動。
在課程方面,除了系所的基本要求外,本學院尚有「生物技術學程」、「海洋生物多樣性學程」跨領域學程,學生可依自己興趣和社會需求,選擇學程以培養第二專長,提昇自我社會競爭力。
本學院特色其一為設有國際學生碩/博士班,國際交流較為頻繁;其二為教師研究甚為傑出,曾獲得中研院院士、終身國家講座教授、國家講座教授、教育部學術獎、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、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等;其三為畢業校友表現傑出,有曾任內政部部長、農委會主委、漁業署署長、國立大學校長、海科館籌備主任、國科會副主任委員、國科會處長、農委會副處長、企業總裁、董事長、總經理、立法委員、縣長,並有多位校友榮獲十大傑出青年或女青年獎。
歷史沿革
-
民國78年,本學院因本校改制為大學而創立,原為「水產學院」,包括:漁業學系暨研究所、水產食品科學系暨研究所、水產養殖學系暨研究所。
-
民國80年增設 海洋生物研究所(碩士班)。
-
民國81年增設 漁業經濟研究所(碩士班)。
-
民國82年增設 水產生物技術研究所(碩士班)。
-
民國82年8月1日 漁業學系 改為 漁業科學學系。
-
民國84年增設 海洋生物研究所(博士班)。
-
民國85年增設 水產生物技術研究所(博士班)。
-
民國87年8月1日 水產食品科學系 改為 食品科學系。
-
民國90年4月奉准更名為 生命與資源科學院。
-
民國90年8月1日 漁業經濟研究所 改為 應用經濟研究所。
-
民國90年10月17日 漁業科學學系 改為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。
-
民國90年10月17日 水產生物技術研究所 改為 生物科技研究所。
-
民國91年增設 海洋資源管理研究所。
-
民國93年10月4日核准設立 生命科學系(學士班),並自94年8月1日設立招生。
-
民國94年8月配合本校教學單位架構調整,本學院更名為 生命科學院,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、海洋資源管理研究所 改隸 海洋科學與資源學院,應用經濟研究所 改隸 人文社會科學院。
-
民國102年9月16日核定 生命科學系 與 生物科技研究所 合併為 生命科學暨生物科技學系。
-
民國103年6月16日核定增設 海洋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,並自104年8月1日設立招生。
-
民國104年10月16日核定增設 海洋生物科技學士學位學程(馬祖校區),並自106年8月1日設立招生。
- 民國106年3月29日核定增設 食品安全與風險管理研究所,並自106年8月1日設立招生。
宗旨
本學院設立宗旨主要在培育海洋生態與生物、生物科技、資源保育、養殖技術與經營管理、資源利用與安全、食品科學與營養、食品與流通管理等之研究專業人才,並從事生命科學領域之教學、研究與服務。
教育目標
- 增進學生人文素養及社會責任感。
- 厚植學生生命科學與技術相關領域專業知能。
- 培養學生為產官學專業人才。
- 培育學生跨領域規劃及創新能力。
- 提昇學生國際化視野。
未來展望
本學院自105年起陸續啟用陸生動物實驗中心、水生動物實驗中心、生命科學院館等新館舍,新建的海洋中心海洋生物培育館也於107年啟用、學校並規劃籌建海洋海事館,正逐步更新與增建教學研究空間。整體而言,生命科學院向來是學校的標竿,教學、研究、服務均被國內外所肯定。今後配合學校政策,推動改進方案,課程講究多元化,充實基礎課程,並發展重點學程,整合特色研究團隊,建立重點研究中心,推動產學合作平台,建立國內外學術交流體制,及增進國際學術合作與學生交流,打造本學院為海洋生物科技特色之國際學術機構。
|